守護銀色財富,遠離詐騙陷阱
“會員退費”的騙局
“這是我攢了一輩子的養(yǎng)老錢,要是沒了我可真就不想活了!”
2025年2月,長春70歲的聶阿姨接到“銀聯客服”電話,稱需退還某平臺會員費。詐騙分子誘導其下載“銀聯會議”遠程操控軟件,并實時監(jiān)控手機操作。所幸民警及時趕到,切斷網絡并核查賬戶,保住了聶阿姨的大額養(yǎng)老積蓄。此類詐騙通過共享屏幕竊取驗證碼,可無聲無息地轉移資金。
隨著金融市場的日益復雜和詐騙手段的不斷翻新,老年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,相對缺乏足夠的金融知識和風險防范意識,往往更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。騙子們利用部分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缺少陪伴,心理防線較弱的特點,精心設計各種騙局,引誘老年人陷入欺詐陷阱。如何幫助老年人守護財富安全?
識別常見詐騙套路
l “高收益的外衣”:以“保本高收益”為投資理財噱頭,通過小額返利“放長線釣大魚”,不斷誘導加大投資金額。高收益外衣下,暗藏的是本金的收割。
l “虛擬現實技術”:利用AI技術虛擬換臉、模擬人聲,冒充親友關系、公檢法人員或金融機構客服,誘導轉賬匯款或竊取信息。
l “免費產品服務”:利用一些老年人“撿漏”“貪便宜”的心態(tài),通過免費體檢、低價旅游、贈送禮品等活動收集個人信息,轉售用于精準詐騙。
l “投資養(yǎng)老項目”:鼓動老年人投資“養(yǎng)老公寓”“養(yǎng)老院”等項目,謊稱可獲高額養(yǎng)老金,實為資產抵押陷阱,“以房養(yǎng)老”變“房財兩空”。
與家人共筑防騙防火墻
一方面,老年朋友要主動增強防騙意識:
ü 不要輕信電話、短信推薦,選擇正規(guī)渠道投資理財
ü 不貪圖小恩小惠,警惕“穩(wěn)賺不賠”的虛假產品
ü 不盲目相信陌生人,多問多核實,先和身邊的人商量
ü 相信科學,不迷信大師、專家,不熱衷營養(yǎng)保健品
ü 凡提及轉賬、身份證、銀行卡等重要個人信息,須提高警惕
ü 一旦發(fā)現被騙,及時告知子女或報警
另一方面,家人也要共筑防線,守護每一刻:
ü 為家中老人手機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等防護軟件,攔截詐騙電話和信息
ü 定期與老人分享最新詐騙案例,多加提醒“不輕信陌生電話、不點不明鏈接、不透露驗證碼”
ü 多陪伴少說教,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,避免老人因孤獨而輕信“溫情騙局”
ü 協(xié)助老人設定銀行賬戶交易限額,開通大額轉賬親屬確認服務
ü 一旦發(fā)現詐騙行為,立即報警并聯系相關金融機構協(xié)助處理,并保存好相關證據,如聊天記錄、轉賬記錄等,以便維權時使用
※在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,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組織建設了金融產品查詢平臺,并于2024年10月31日正式面向消費者上線運行。消費者可以登錄網址“https://www.jrcpcx.cn”、微信小程序以及手機APP搜索“金融產品查詢平臺”進行產品信息查詢。